一边倒的交战 1898年5月1日凌晨5点,马尼拉的轮廓开始隐约闪现在地平线上。几分钟后,马尼拉城岸边已完全可见。就在这时,“奥林匹亚”号的一名了望哨发现在舰队南方5海里处有5艘西班牙战舰的轮廓,值更的卡尔金斯海军上尉立即用双倍望远镜仔细观察桑莱岬和甲米地。他看见桑莱岬以东有一溜儿灰白色西班牙战舰-大致以东西方向横过贝科湾口,其左翼位于加纳科湾浅滩,红黄两色的西班牙国旗无精打采地在桅杆顶上飘着(蒙托霍这样部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马尼拉城在交战时遭到美舰的炮击)。 杜威舰队迅速升起信号旗,以单纵队阵型准备作战。随舰队采访的《芝加哥纪事报》记者约翰·麦克彻恩描述了这场战役的序幕:“5点10分,美国舰队来到甲米地海域,黎明的曙光显露出敌军的位置。同样,西班牙人也看到了美国舰队,遂立即从4海里处开火。在第一声炮声响过之后,‘奥林匹亚’号开始右转,让舰首直对西班牙人,以减小被弹面积。在旗舰之后,‘巴尔的摩’号、‘罗利’号、‘海燕’号、‘康科德’号和‘波士顿’号也陆续右转。”至于“麦卡洛克”号率领的“南山”号和“扎菲罗”号,则远远地跟在舰队后面,他们的船员都跑到甲板上,准备观看这场壮观的海战。 向前航行的美军战舰上,炮手们纷纷脱掉上衣,在战位上焦急地等着射击命令。但由于没有弹药补给地,杜威不敢浪费炮弹,他决定等舰队进入舰炮的有效射程时再下令开火。此时,“奥林匹亚”号舰长格里德利在指挥塔上,而杜威和卡尔金斯则站在舰桥前。 冒着西军炮火前进的杜威舰队表现出了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战术素养。尽管西军打来的炮弹不断落在周围的海面上,炸起高高的水柱,但杜威舰队的单纵队始终队形齐整,没有丝毫散乱。当杜威舰队接近桑莱岬时,西军岸炮和锚泊战舰上的舰炮火力愈来愈猛烈,杜威舰队周围的海面上像开了锅一样冒起簇簇水柱。 突然,海面上升起了两道巨大的水幕--西班牙人在杜威舰队的前进航道上引爆了2枚水雷。但杜威舰队毫无所惧,继续向前。随着双方距离的不断接近,“奥林匹亚”号的炮手们也不断根据口令调低表尺。 当“奥林匹亚”号向前航行了1海里,距离甲米地只有3海里时,西班牙人的炮火更猛烈了,美军官兵的紧张心理已到了极限。就在此时,杜威下令各舰左舷5英寸舰炮对准敌人。几秒钟后,一发西军炮弹掠过“奥林匹亚”号上空爆炸,尾炮的一位水手长立刻大喊道:“记住‘缅因”号”,“奥林匹亚”号上的每个人都跟着喊起来。
杜威仔细检查了枪炮长的瞄准,结果非常满意。紧接着,他掏出怀表看着时间。当表上指针指到凌晨5点40分时,杜威对指挥塔喊道:“准备完毕,即刻开火,格瑞德利。”此时美舰单纵队与西班牙军舰队列几乎是平行的,相距约3000码。杜威话音刚落,“奥林匹亚”号就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准确覆盖了甲米地的一座炮台。在“奥林匹亚”号开火之后,其他美舰也一艘接一艘地陆续开火。美舰火炮的分工是:口径较小的速射炮攻击西班牙战舰,大口径舰炮攻击岸上炮台。 看到美舰射击,西班牙舰队的拦截火力也开始增强,一大口径炮弹在海面上溅起的水柱甚至泼洒到“奥林匹亚”号的甲板上,几乎将美军炮手淹死。随着双方的猛烈对射。两军的战舰迅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起来。 杜威舰队在掠过桑莱岬并与西军战舰逐渐脱离接触后,便将火力集中到西军岸上炮台。当舰炮从左舷射击已够不着西军后,杜威便让舰队来了个180度的右转向,重新回来让舰炮从右舷射击。 交战中,“巴尔的摩”号巡洋舰挨了两发炮弹。其中一发击中舰体但没有爆炸,另外一发在甲板上爆炸,摧毁了一门6英寸舰炮并炸伤了8人。“波士顿”号左舷舰尾也挨了一发,引发了火灾,但很快就被扑灭。
西军火炮发射的采用定时信管的炮弹不断在美军战舰上方爆炸,四散的钢铁破片飞向各个方向。在“奥林匹亚”号舰桥上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约瑟夫·斯蒂克尼后来对当时的战斗场景描述道:“一发炮弹直直地冲着舰桥飞来天载配资,但在100英尺外就爆炸了。榴霰弹破片飞过兰伯特海军中校和我的头上方,将帆缆和索具切断了一片。另一发炮弹则在杜威将军所处位置的下方甲板上钻出了一个大洞,真是好险。” 在很短时间内,西军就将数以吨记的炮弹砸向了杜威舰队,但并没有给美国人造成多大损失,主要原因是西军炮手的射击水平太臭了,大多数炮弹都打得太高,结果在飞到美军战舰之前就在空中爆炸或落在水中爆炸了。 当美舰第二次航行到桑莱岬时,舰队再次进行右转向,以便让左舷面向西军战舰和炮台。美军的射击战术与第一次没有任何区别:速射炮射击西班牙战舰,大口径舰炮射击岸上炮台。此刻,甲米地海岸炮火呼啸、烟雾遮天,中间夹杂着射击的口令声、愤怒的嘶吼声、受伤者的惨叫声,构成了一幅惨烈而又异常壮观的画面! 战斗中,西班牙旗舰“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巡洋舰的烟囱突然冒起了烟雾,原来蒙托霍在开战后看到岸炮并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战舰,而继续呆在锚地不动只能充当美国人的活靶,于是便让舰队拔锚机动。但杜威并不想给他这个机会。在看到“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动起来后,杜威迅速让其所有战舰集中火力进行攻击。转瞬间,美舰的速射炮火便覆盖过去。紧接着,美舰的大口径舰炮也向“雷娜·克里斯蒂娜”号打了过去。在美国战舰的火力齐射下,“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完全无力招架,舰体和甲板多处中弹,燃起熊熊大火(蒙托霍备战消极,根本没有清理军舰上易燃物品)。 更要命的是,一发8英寸炮弹击中了该舰的舰尾,随即引爆了前面的弹药库,导致舰体严重倾斜,被迫放弃。全舰阵亡150人,其中包括舰长德·路易斯·卡达索·瑞,另有90人受伤。眼见旗舰完蛋,蒙托霍少将只好把司令旗转移到旁边的“古巴岛”号上。两艘被放下水的鱼雷艇试图攻击“奥林匹亚”号,但其中一艘很快就被美舰炮火击沉,另一艘也随即受伤搁浅,都没有来得及发射鱼雷。
6时30分,无法机动的“卡斯蒂利亚”号巡洋舰也遭到沉重打击,被美军炮弹接连击中,一门150毫米炮和一门120毫米炮毁坏,炮位上的所有炮手非死即伤;7时15分,舰体又被击中,受到严重破坏。 7时35分,当格瑞德利向杜威报告说“奥林匹亚”号的5英寸舰炮每门炮只剩下15发炮弹时,美国舰队已对西军战舰和炮台进行了5次往复射击(距离分别在2000~5000码不等)。听到格瑞德利的报告后,杜威决定率舰队暂时撤离去“吃早饭”。当杜威舰队掉头向北、脱离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外后,他们身后的甲米地却是一片惨象:被摧毁的炮台东倒西歪,奄奄一息的伤员不断呼号哀叫,海面上的西班牙战舰几乎都冒着熊熊大火。
在驶到马尼拉湾一个安全海域后,杜威又将他的舰长们召集到“奥林匹亚”号上开会,主要议题是检查弹药储备情况,会上杜威决定必要时将火药和炮弹予以重新分配。 中午11时,休整了3个多小时的杜威舰队再次来到甲米地攻击西军,这次打头的是“巴尔的摩”号巡洋舰。西军迎战的火力远不如上次--甲米地的岸炮只剩下原来的一小半,而海上只剩下“唐·安东尼奥·德·乌洛亚”号。二次交战才几分钟,“唐·安东尼奥·德·乌洛亚”号就被美军炮火摧毁,所有舰员全部阵亡。眼见抵抗已无任何作用,蒙托霍便向他的舰长们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滑沉或放弃你们的战舰!”随后,这位西班牙海军少将跳上了1艘小艇逃往马尼拉。12点30分,被打得惨不忍睹的甲米地炮台也升起了投降的白旗。获胜的杜威舰队随之在马尼拉附近抛锚。 在整个马尼拉湾海战中,西班牙舰队被击沉了2艘巡洋舰、1艘炮舰、2艘鱼雷艇,其余战舰则被火烧毁或被自己凿沉,有381人阵亡。美国人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战舰只有2艘轻伤,人员只有8人受伤。 经验教训 美国人在马尼拉湾战役中的胜利不仅靠实力上占优,而且也是他们准备充分的结果。杜威在战后说:“马尼拉战役是在香港码头打赢的。”他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马尼拉湾战役是个审势度时的胜利。如果他没有及时发现和打败蒙托霍的舰队,那么他的补给就将难以为继,战役结果就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西班牙人输在麻痹大意。他们没有在主航道上布下密集的水雷阵,而这恰恰是防止美国舰队突入马尼拉湾的关键所在。几乎很少有人相信,仅靠科雷吉多尔岛上的炮台就能把实力强大的美国舰队阻拦在湾外。即使是因为缺乏技术和水雷,西班牙人至少也应该像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防守威海卫那样,用木材和铁链组成坚固的防坝。要知道,菲律宾不缺乏大木,西班牙人也不缺乏人手,可惜他们没有这样做。再退而求其次,如果蒙托霍能在航道上自沉儿艘旧船,也可以挽救自己的舰队。但这位海军少将似乎已经决定听天由命,于是西班牙舰队的命运也就无法更改了。总的来说,西班牙人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没有往实力薄弱的菲律宾派去一兵--卒,却让只有4艘巡洋舰的塞韦拉舰队到古巴去送死。结果,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
在消灭了西班牙舰队后,因手头没有陆军,杜威无法实施登陆作战,便封锁马尼拉,等待国内陆军到来。1898年7月底,麦里特率领美远征军第八军1.1万人从旧金山赶来围攻马尼拉(美国海军巡洋舰“查尔斯顿”号在护送美军去菲律宾的路上,还顺道占领了西班牙所属的关岛)。而此时,马尼拉已被2.5万菲律宾起义军所包围。美军为独占马尼拉,便玩弄诡计。杜威与起义军首领达成协议,允诺承认菲律宾的独立。起义军轻信了美国人的许诺,答应与美军共同作战。 却不知麦金利总统早已下令美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阻止菲律宾起义军进占马尼拉,而且美军私下里早与西班牙总督达成了秘密协定,在不许菲军入城的情况下,西班牙把马尼拉“转让”给美国。为照顾西班牙人的面子,美军发动了假进攻。8月13日,在美国陆、海军的联合攻击下,马尼拉城的西军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缴械投降了。美军缴获武器2.2万件,子弹1000万发,俘虏1.3万人。战斗刚一结束,杜威便撕毁协议,以武力逼菲律宾起义军撤至郊区。美军随后建立了军政府,独占了马尼拉。 (全文完)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